中國就業網了解到,互聯網實驗室日前在京發布《2011中國互聯網生態報告》,報告指出,中國互聯網產業平臺已經演變成復雜的生態系統,互聯網企業面臨著“信息爆炸與用戶體驗的沖突”、“信息自由與不良信息的沖突”、“資源分享與知識產權的沖突”以及“網絡營銷與商業信用缺失的沖突”四大復雜性挑戰。
對于互聯網復雜生態帶來的挑戰,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、知名互聯網專家呂本富認為,官、民、平臺各司其職是應對復雜性挑戰、構建和諧網絡生態環境的關鍵所在。“一個好的互聯網生態必須有官有民有平臺。官干官的事,民干民的事,平臺干平臺的事,關鍵在于各司其職。”呂本富強調,對互聯網生態環境的價值判斷有兩個標準,一是看這種生態環境是否有利于產業和諧發展,二是看在這種生態環境下人們是否能和諧生存。
以“信息自由與不良信息的沖突”為例,互聯網上的信息自由在互聯網為民眾的生活、工作帶來顯著改變與提升的同時,也讓不良信息的猖獗泛濫隨之而生。大量無用信息、虛假信息和違法不良信息,不但嚴重破壞了網絡誠信和秩序,更不斷危害著網民的身心健康、財產安全,給整個互聯網產業、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惡劣影響和巨大隱患。
全球著名營銷專家米爾頓?科特勒所說,目前百度等中國互聯網企業,比其他國家競爭對手要花更多的精力、人力、物力、資金的投入,來負擔凈化互聯網環境的責任。2010年12月,百度聯合互聯網違法及不良信息中心,聯動有關部門,發起旨在打擊互聯網不良及虛假信息的“陽光行動”,斥資1億元強化技術及管理;并在每個搜索結果頁面設立舉報通道,承諾48小時處理;開放協作,聯動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打擊重點案例;同時設立1000萬陽光基金,推動安全上網教育。行動發起后,引起行業內巨大反響,騰訊、金山等企業也在第一時間響應并加入陽光行動。
這種不良生態之所以出現,背后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。目前國內法律法規相對滯后,在網絡上發布虛假消息的犯罪成本極低而抓獲和懲罰成本很高,這就讓不法分子缺少必要的法律約束;再加上教育機構缺失,網民得不到基本的信息素養教育,對不良虛假信息缺乏鑒別能力,導致網絡詐騙層出不窮。
如何改善這種不良生態環境?呂本富指出,互聯網界有三種手段應對挑戰:第一手段是生態的自我平衡,第二手段是政府治理機制,第三手段才是法律途徑。在不良信息治理方面,政府應當完善相關立法并對網絡犯罪行為進行依法打擊,形成網站可信度的認定標準;也教育機構應該著手提高對網民信息素養的培育,像普及現實生活安全教育一樣去普及網絡安全教育。未來,要想真正解決這些互聯網復雜性所帶來的生態問題,不僅需要先鋒企業不斷探索嘗試,更需要政府、企業、教育機構、網民等多方形成合力,各司其職,共同承擔責任和應對挑戰。